客服服務熱線:
400-167-1811
災情面前,物聯網的破局“招數”2019年7月23日,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岔溝組發生特大山體滑坡災害。 2020年5月7日,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與冕寧縣交界處發生森林火災。 2021年7月20日,河南省受特大暴雨影響,多地出現內澇、洪水,情勢緊急。 2022年9月5日,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.8級地震。9月16日,中國電信湖南公司荷花園電信大樓發生火災。9月18日,臺灣花蓮縣發生6.9級地震。 近幾年來,就已有多起類似洪澇、滑坡、地震、火災等多起不可抗因素的災情發生在我們身邊,隨之而來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威脅了民眾的生命安全,而如何使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實時感知、動態監測、早期預警和高效應對,對災情的事先預警和事后處置顯得尤為重要。 以近期瀘定6.8級地震為例,地震發生后,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迅速啟動省級地震一級應急響應,全力開展抗震救災工作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目前災區各項秩序逐步恢復正常。 據了解,此次地震發生之前,很多市民的手機都收到地震預警系統的提醒,以彈窗和警報聲告知了震中、預警震級、預警時間、預估烈度等地震預警信息,雖然預警時間并不長,但足以為居民提供緊急避險的寶貴時間了。同時,在地震過后的救援活動中,視頻監測、生命探測,以及遠程救災指揮系統的應用等無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。從震前預警到震后救援活動,物聯網技術為瀘定6.8級地震事件贏得了更多的應急和救援時間。 誠然,在災情面前,人類的力量顯得過于渺小,時間就是生命,跑贏第一步才是關鍵。而我們能做的是在災情到來之前做好準備,將危險系數降至最低。那么,面對不可控的災情與突發事件,物聯網技術能做什么?它能為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出哪些貢獻呢? 事先預警:防患于未然 人們常說“防患于未然”,即在發生問題前,或是在帶來嚴重后果前,提前將隱患減小或解除,避免帶來嚴重的損失。同樣的,在災情面前,“防患于未然”是關鍵,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,走在災情前,提前預警,減少損失。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里,“防患于未然”的關鍵就是通過大大小小的傳感器感知各個節點,提前發現危險信號,提前做出應對措施等反饋行為。譬如面對極端天氣,利用自然災害監測綜合預警系統以及動態風險評估態勢圖,及時發布極端天氣預警信息。又如在火災頻發的節點,利用森林防滅火平臺系統,融合衛星數據和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對森林草原防火區進行監測,實現火情態勢的精準監測。再如面對洪澇災害,利用智慧水務系統通過遠程監控技術及時了解排水情況,提前預知水位,防止積水過多。 事先預警——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無獨有偶,加強數據匯集分析,提高智能監測預警能力,是“防患于未然”的關鍵。在面對無法阻擋的自然災害,通過物聯網系統準確預測、預先準備和預警信號等進行災害的監測預警,加強災情數據的匯集與分析,提前部署先進的防災、減災方案,從而進一步減少災情帶來的巨大損失。 事后處置:全方位的把控 除了做到“防患于未然”的事先預警,物聯網技術在事后處置中同樣也是大顯身手。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5G技術、云計算等都是數字化時代的重要元素,它們之間相輔相成。而在數字化科技的運用下,也催生了很多的智能化產品,它們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,“黑科技”力量成為了抗疫道路上的堅實主力,助力全國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有效切斷了疫情傳播鏈,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。 1.NB-loT解決居家隔離難題。居家隔離作為防疫過程中常見的舉措,利用了NB-loT網絡實現對大門開關狀況精準監控,當有人打開大門出入時,防疫隔離中心可以通過平臺實時接收報警信息,從而確保隔離人員按照規定做到居家不外出。 2.智能機器人解決無接觸配送。疫情期間,智能機器人成為了外賣和快遞的“幫腿”,機器無需戴口罩,不用穿防護服,只需按時消毒,然后根據用戶指定位置把物品送達即可,這樣減少了人員間的交叉感染。 除此之外,“智慧社區”門禁系統、“健康碼”、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、無人駕駛物流車等,無一不在疫情防控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所以說,不管是自然災情,還是突發的新冠疫情,“黑科技”力量都能很好地做到全方位的把控處置。 事后處置——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寫在最后 隨著大數據、物聯網、5G等信息技術的日漸發展與日益成熟,“智慧賦能”成為了數字化時代的必要手段,如何用現代化技術打造“城市生命線”,是當下智慧建設的重中之重。 所謂“城市生命線”,就是指公眾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水、電、氣、熱、交通等方面。一旦這些系統受到破壞,就嚴重影響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行甚至帶來災難。當下,我們生活的環境,需要提防滑坡、洪澇、燃氣爆炸、地震等自然災害事件的襲擊,也要防止受到類似新冠疫情等傳染病的影響,這些不可控事件的發生,提醒著我們“城市生命線”的守護迫在眉睫。 俗話說:“一根筷子易折斷,十根筷子堅如鐵?!蓖瑯拥牡览?,單一的生命線往往很脆弱,而多個單一的生命線形成的網絡就有了較強的安全性能。因此,在面對高度復雜和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環境中,充分綜合利用物聯網技術、大數據、5G技術等數字化科技的力量,從“看不見”到“看得見”、從“事后調查處置”到“事前事中預警”、從“被動應對”到“主動防控”,實現全方位的實施感知監測,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預警的防控能力,是增強城市“免疫力”的重要舉措。 -END- ![]() [掃碼關注赫里奧] |